这十个立竿见影的穴位,我不允许有人还不知道!!!
亲测有效,点赞收藏往下看
1.止咳-鱼际穴
取穴
位于手外侧,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
手法:以一手拇指指端垂直按揉另一手的鱼际穴,以感觉酸痛明显但可以承受为度,按压2分钟,左右交替,早晚各一次,按揉时要使力度深达皮下组织,不可在皮肤表面按揉;
最佳时间:全天皆可
功效:清热解毒,止咳平喘,用于咽喉肿痛,声音嘶哑,牙龈肿痛,咳嗽,喘息,多汗症,手指疼痛等的治疗;
注意事项:经、孕期不揉
2.止痛-合谷穴
取穴
在手背,第1、2掌骨间,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
手法:双手平行,掌心向下,左右手合谷穴相触碰,搓热或者用大拇指指尖用力按揉合谷穴100~200次;
最佳时间:下午3~5点最佳;
功效:具有止痛(头痛、牙痛、痛经等症状不严重时,可以按摩合谷穴缓解疼痛的症状)、疏风解表、清热、活血通络的功效;
注意事项:经、孕期不揉
3.胃痛-中脘穴
取穴
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上4寸
手法:
【艾灸】:每天艾条艾灸10~20分钟,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宜;
【按摩】:按摩中脘穴益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按摩,以拇指螺纹面施力;
最佳时间:睡前最佳,饭后不按不揉
功效:疏肝养胃、消食导滞、和胃健脾、缓解治疗胃痛、腹痛、腹胀、肠鸣、泄泻、便秘等;
注意事项:经、孕期不按、不灸
4.胸闷-内关穴
取穴
位于前臂掌侧,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,腕横纹上2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
手法:按摩时可以取正坐或仰卧位,用一只手的大拇指垂直按在另一只手的穴位上,两手相互交替按摩,每次按摩时间控制在五分钟,先左后右;
最佳时间:晚上7~9点最佳;
功效:治疗胸闷、气短、胸痛、心悸、四肢麻木、失眠、胃痛、恶心、呕吐等;
注意事项:经、孕期不按
文中没有出现的问题,可以在评论区留言,有问必答
5.鼻塞-迎香穴
取穴
在鼻翼外缘中点旁,当鼻唇沟中
手法:手指指尖按在鼻翼两旁迎香穴的位置,一定要用两个手指一起来点放在鼻翼的两旁,压上力量,感受到酸胀后压住不要松劲儿,向内对挤,然后往上顶
最佳时间:什么时候鼻塞什么时候按;
功效:具有疏散风热、通利鼻窍的作用,可用来治疗鼻塞、伤风感冒后出现流鼻涕,或有过敏性鼻炎的病人,可按摩迎香穴缓解
注意事项:经、孕期不按
6.耳鸣-听会穴
取穴
在面部,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,下颌骨髁突的后缘,张口有凹陷处
手法:
【艾灸】:艾条灸5—10分钟;
【按摩】:每天3次用双手的拇指按揉两侧听会穴,力量稍大,以感觉有些胀疼为度,每次每穴2—3分钟;
最佳时间:出现耳鸣的情况时;
功效:主治耳鸣、耳聋、聤耳等耳疾,齿痛、口眼歪斜等问题;
注意事项:经、孕期不按
7.驱寒-大椎穴
取穴
后背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
手法:中指端轻转按揉,或者是用拇指和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等对称用力,对大椎穴位做捏挤运动。每一次按摩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即可;
最佳时间:什么时会感觉冷什么时候按;
功效:增强体质、预防感冒、强身健体的功效,特别适用于阳气不足的人群。除此之外,大椎穴还能够改善脑部的供血,增加血流量,对于经常头痛、头晕的患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;
注意事项:经、孕期不揉
8.抽筋-承山穴
取穴
微微施力垫起脚尖,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
手法:取坐位,两腿前伸微屈,分别用两手拇指指端对其进行点压、按揉。可以顺、逆时针各50到100次,每次大约15到20分钟;
最佳时间:下午3~5点;
功效:温阳散寒,升阳举陷,通络止痛的作用,可以用于肾阳不足,风寒湿痹所致的腰膝关节冷痛,屈伸不利,小腿痉挛性疼痛;
注意事项:经、孕期不揉
9.落枕-落枕点
取穴
落枕穴在手背侧第二、第三掌骨之间,掌指关节后约一厘米处
手法:用拇指的指尖切压揉按落枕侧的落枕穴,用力由轻到重,按10到15分,并切压手的手指,约5到10分钟后,疼痛则可明显缓解
最佳时间:落枕后按即可;
功效:可以治疗落枕、颈椎病,还可以缓解手臂和胃部的疼痛
注意事项:经、孕期不揉
10.腰扭伤-腰扭伤点
取穴
腰痛点穴为经外奇穴,位于手背第2、3掌骨及第4、5掌骨之间,腕背侧远端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,一手两穴,属经外奇穴。
手法:
【按摩】:用大拇指指尖顺时针按揉3~5分钟,每天按摩,可以缓解治疗耳鸣、头痛等症状
【艾灸】:用艾条温和灸腰痛点3—5分钟,可以缓解治疗耳鸣、头痛、坐骨神经痛等。
【刮痧】:用刮痧板角部刮拭腰痛点穴2分钟,稍微出痧即可,可治疗急性腰扭伤、腰肌劳损等。
最佳时间:伤后可操作;
功效:具有舒经活络、化瘀止痛的功效,缓解治疗急性腰扭伤、手背红肿疼痛、头痛、耳鸣等作用;
注意事项:经、孕期不建议
11.打嗝-气户穴
取穴
气户穴位于位于人体的胸部,当锁骨中点下缘,距前正中线4寸
手法:
【按摩】:大拇指按揉气户约200次,或按揉3〜5分钟
【艾灸】:艾条灸3—5分钟,可以缓解咳嗽、气喘、胸痛等。
最佳时间:出现症状问题时可操作;
功效:咳嗽,打嗝,气喘,呃逆,胸胁支满,胸痛;
注意事项:经、孕期不建议
12.受惊吓-小天心穴(儿童)、百会穴+神门穴(成人)
取穴:
【小天心穴】: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中,距腕横纹0.5寸。
【百会穴+神门穴】:百会穴属于督脉,在头顶正中线上距前发际5寸的地方;神门穴腕横纹尺侧端,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
【小天心穴】手法:
【按摩】:拇指指甲掐称掐小天心;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揉称揉小天心;用中指指端或屈曲指间关节快速捣,称捣小天心,掐5-10次、揉1-2分钟、捣1分钟
最佳时间:受惊吓时可操作;
功效:镇静安神要穴,用于儿童夜啼、惊惕不安、多动症;
注意事项:经、孕期不建议
【百会穴+神门穴】手法:
【按摩】:用拇指的指腹按住百会穴和神门穴,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运动,手法力度要适中,一般按摩3-5min为宜
最佳时间:受惊吓时可操作;
功效:心痛、心烦、惊悸、怔忡、健忘、失眠、痴呆、癫狂痫、晕车等
注意事项:经、孕期不建议
13.便秘-支沟穴
取穴
前臂背侧,当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,腕背横纹上3寸,伸臂俯掌,尺骨与桡骨之间,与间使穴相对处取穴
手法:
【按摩】:中指指尖垂直下压,揉按穴位,会有酸、痛的感觉。每天早晚各揉按1次, 每次左右各揉按1〜3分钟,先左后右。
最佳时间:便秘时可操作;
功效:便秘,呕吐,泄泻;经闭,产后血晕,乳汁不足;胁肋痛,肩臂腰背酸痛;
注意事项:经、孕期不建议
14.鼻子出血-内庭穴
取穴
在足背当第2、3趾间,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取穴
手法:
【按摩】:鼻子出血马上抬起头,用手掌轻拍额头数十下,再用中指按压内庭穴3分钟
最佳时间:流鼻血时可操作;
功效:流鼻血、牙龈肿痛、齿龈炎、扁桃体炎、胃痛、跖趾关节痛、风疹块、急性肠胃炎、四肢冰冷、口歪、咽喉肿痛等;
注意事项:经、孕期不建议
15.肩膀疼-后溪穴
取穴
位于人体手掌尺侧,微握拳,当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取穴
手法:
【按摩】:拇指指腹按揉后溪穴穴位,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,每次按摩5分钟,每天按摩2次
【艾灸方法】后溪穴,艾条灸5-20分钟,后溪穴,艾炷灸3-5壮;
【针刺方法】后溪穴,直刺0.5-1寸,局部胀痛
最佳时间:全天皆可;
功效:腰背腿痛、肘、臂、手指挛急、头痛项强、目赤肿痛、落枕、耳聋、耳鸣、鼻衄、癫痫、疟疾、黄疸、盗汗等;
注意事项:经、孕期不建议
16.嗓子失声-大钟穴
取穴
足内侧内踝后下方,当太溪穴下0.5寸稍后,跟腱内缘处
手法:
【按摩】:按揉大钟穴和天柱30~50次,也可用指腹按住此处6秒钟,然后慢慢松开,如此反复按压
【针刺方法】大钟穴,直刺0.5-0.8寸,局部酸胀。
【艾灸方法】大钟穴,艾条灸5-10分钟,大钟穴,艾炷灸3-5壮。
最佳时间:全天皆可;
功效:缓解治疗嗓子失声、神经衰弱、精神病、痴呆、哮喘、咽痛、咳血、足跟痛、便秘等作用等;
注意事项:经、孕期不建议
17.痛经穴-三阴交
取穴
位于小腿内侧,踝关节上三寸处,在胫骨内侧缘后方
手法:
【按摩】:拇指立起来,放在穴位的表面,先用力向下按压,再去揉,揉一分钟停下来,间隔一下,再揉一分钟
【针刺方法】直刺1~1.5寸,局部酸胀,可有麻电感向足底放散或酸胀感扩至膝关节和股内侧
【艾灸方法】艾灸或温针灸3~7壮,艾条灸5~15分钟。
最佳时间:全天皆可;
功效:腹痛,肠鸣,腹胀,泄泻,便溏,痛经,月经不调,崩漏,带下,阴挺,经闭等;
注意事项:痛经时可揉,不痛经不建议揉
18.噩梦、梦魇-历兑穴
取穴
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,距趾甲角0.1寸,掌背交界线处
手法:
【按摩】:用拇指指甲尖垂直掐按厉兑穴,有刺痛感,每次左右各掐按1~3分钟
【针刺方法】厉兑穴斜刺0.1-0.2寸(点刺出血)
【艾灸方法】用艾条温和灸厉兑穴5~10分钟,可以治腹胀、腹痛、多梦、热证等。
最佳时间:清醒后操作即可;
功效:鼻衄,牙痛,咽喉肿痛,扁桃体炎、腹胀,热病,多梦,癫狂、下肢麻痹、足背肿痛等;
注意事项:经、孕期不建议
19.中暑-十宣穴
取穴
十宣为经外奇穴,位于人体十根手指尖,距离手指甲与手指肉边缘0.1寸,左右两边加起来共十个穴
手法:
【按摩】:用拇指的指甲用力反复重掐,以有酸痛感为主,刺激总时间每次以不超过5分钟为宜
【针刺方法】直刺0.1-0.2寸,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
【艾灸方法】艾柱灸5-10分钟。
最佳时间:中暑时操作;
功效:热病,癫痫,小儿惊风,失眠,昏厥昏迷、休克、中暑、癔病、惊厥等;
注意事项:经、孕期不建议
20.甲亢-天柱穴
取穴
位于后发际正中旁开1.3寸处,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(斜方肌),此肌肉外侧凹处,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
手法:
【按摩】:用拇指按揉天柱穴100—200次,每天坚持
【针刺方法】直刺或斜刺天柱穴0.5—0.8寸,不可向内上方深刺,以免伤及延髓
【艾灸方法】用艾条温和灸天柱穴5—20分钟,每天一次
最佳时间:全天皆可;
功效:清头明目,强筋骨,提神醒脑、缓解眼睛疲劳,颈椎酸痛、睡扭了脖子(落枕)、五十肩、肩背病等;
注意事项:经、孕期不建议
内容太多记不住,记得点赞收藏方便下次查看 ☝️☝
双击屏幕点赞收藏❤️
公众号:迷罗元和堂 关注我获取免费养生知识❤️
我是迷罗,专注养生+中医+瑜伽十七载
愿天下生灵远离疾病困苦,传递正确养生知识
用经络、瑜伽、食疗三合一的方式,帮助每一位想要健康的人